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做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 工作满意度(job satisfaction)是一个人对工作肯定、愉悦和满意的一般性态度。工作满意度与人的价值观、认知、需要满足、工作的感受有关。 工作满意度与其他态度倾向一样,其心理结构包括对工作的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
(1)改变产生职业倦怠的应激源:管理者要给予员工更多的人本关怀,营造宽松的环境与和谐组织气氛,倡导良性的竞争,适度的工作压力,以及公平的激励措施等。 (2)提升自我效能感水平,改善自我的应激能力: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能力与技术水平,帮助他们提升认识自我与提高自我调控的能力与水平,寻找合适的应对倦怠与心
首先,要以情商来提升领导者的亲和力、影响力和领导力。戈尔曼曾对全球15家著名公司的高层管理者进行研究,发现平凡领导人与顶尖领导人的差异,主要在于情绪智能。领导者的影响力除强制性的权力因素外,主要是非权力影响力因素(品德、才能、知识、感情)的作用。而情感智能在众多非权力影响力因素中,有更重要的吸引力、亲
提升工作满意度的主要方法和策略有如下几种: (1)从领导者、管理者及员工自身进行自主选择,使工作变动有趣,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2)给予公平的激励报酬、福利和晋升的机会; (3)从兴趣、技术与能力的角度将人和工作进行有效匹配,能够扬长避短,发挥特长,促进成长与发展; (4)鼓励员工参与设计工作,
心理契约的构成要素主要涉及如下几方面: ①心理契约的关注焦点:是交易责任(如薪水)还是关系责任(如尊重)。 ②心理契约的时间跨度:是持续性(心理契约预期的长短)还是精确性时间(心理契约持续时间是明确说明还是隐含的)。 ③心理契约的稳定特性:是否不经过双方明确或隐含的再度谈判就做出改变的程度。
首先,要认识思维(认知)方式是负面情绪产生的一个重要根源。要认识自己身上存在哪些不合理的思维(认知)方式;要深刻认识到诸如非此即彼、绝对正确与错误、以偏概全、主观主义、胡乱猜测、仓促结论、消极悲观、完美主义等不合理思维(认知)方式与行为模式的危害性,并下决心改变它。 其次,改变不合理的思维(认知
施恩等(Schein)首先提出心理契约概念(psychological contract)。阿戈瑞斯将心理契约定义为:“员工和组织对于相互责任的期望。” 员工心理契约有如下特性: ①主观性——心理契约是个体水平上的认知,受信息加工过程的局限;契约条款虽然是客观的,但理解与解释是主观的;与客观契约不同,没有明确界定具体内容;
卢梭索(Rousseau)根据绩效要求与时间结构将员工心理契约分为4种类型: ①交易型。是指心理契约时间短、绩效要求具体明确(其特点是:工作模糊性低、流动性高、员工承诺性低、组织认同性低,属于临时雇用人员的心理契约)。 ②过渡型。是指心理契约时间短、绩效要求不明确(其特点是:工作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流
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直译为员工帮助计划,又称员工心理援助项目、全员心理管理技术。它是由企业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福利与支持项目。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的诊断、建议和对员工及其直系亲属提供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旨在帮助解决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员工在企业中的工作
心理契约内容的测量以卢梭1990年版的心理契约调査问卷为例,包括如下项目: ①组织对员工的责任(有吸引力的福利计划、公平对待、相对稳定的工作、对我的绩效进行反馈、培训、领导)。 ②员工对组织的责任(主动去做工作说明书之外的工作;发展必要的技能从而做好本职工作;出色可靠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忠诚地对待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