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社会冲突的形成 他认为,社会上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程度的权威。权威不是跟着个人,而是跟着位置。他不仅对位置感兴趣,而且对其中的冲突感兴趣。他认为,冲突的源头在于拥有权威位置与从属权威位置之间的关系。对他来说,冲突分析的首要任务就是找出社会上的各种权威角色。 某个位置所拥有的权威是他分析的
科塞接受了齐美尔的社会有机体沦。同齐美尔一样。认为社会冲突是“—种社会化的形式”,是一种过程,它在一定的条件下具有维护社会有机体或社会子系统的重要功能。所以科塞虽然一再指责帕森斯的功能主义忽视冲突,但也不赞成达伦多夫忽视冲突维护社会系统积极作用的倾向。他沿着齐美尔的思路,把分析的重点完全放在冲突
第二章 意识与注意 一、意识的概念 [识记] 意识 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具体说来,意识活动的内容包括:对外部事物的觉知、对内部刺激的觉知、对自身的觉知。 无意识
这样“社会科学家就可以格第一级建构作为一种思想客体对待,并由此进入到人们的主观世界,这样社会科学的所有问题与范畴都置于生活世界之中了。” 在这一过程中,社会科学家还建构了与这些行动类型相对应的人格模型,这种替代实际行动音的模型被舒茨称做“保儒”。关于这种保儒,舒茨指出,它纯粹是由社会科学家创
二、生物节律
[识记]
生物节律
指生物的周期性变化。是有机体生理功能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日节律
在人和动物身上都存在。它的主要表现为睡与醒的周期性循环,此外,还有一些生理方面的节律变化。人的日周期实际是25小时。
[领会]
生物节律与睡眠
睡与醒是受内部节律调节的,如果不顾生
行动 在舒茨看来,他通过对“生活世界”及“主体间性”的论述,已经在理论上澄清了韦伯理解社会学的关键性概念“意义”;但是意义在韦伯那里虽然最基本、最抽象,但它毕竟是通过行动在生活世界中具体表现出来。 舒茨写道:“在社会世界里面,行动才是中心的问题。”。舒茨还指出,人们在常识世界中一般所谈论的
三、方法论与方法 如前所述,俗民方法学理论的建构涉及对传统社会学的激进批判,这意味着俗民方法学必然有着独特的方法论逻辑,并且,在许多方面,其方法也是建立在与传统社会学迥异的基础之上的。 (一)方法论 俗民方法学的方法论主要涉及以下几点: 首先,俗民方法学研究日常生活中理所当然的事情。
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
一、感觉概述
[识记]
感觉的基本概念
感觉是人们从外部世界,同时也可以从身体内部获取信息的第一步。感觉是人们的感官对各种不同刺激能量的觉察,并将它们转化成神经冲动传往大脑而产生的。
感觉是多种感觉的总称,通常人们讲五官,即视、听、味、嗅和皮肤五种感觉,也有人提出
五、社会知觉 [识记] 社会知觉的一般概念 社会知觉: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某个个体或某个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社会知觉包括的内容: (1)对人的知觉:对他人的知觉、对自我的知觉 (2)对社会事件因果关系的知觉(3)对人际关系
二、谈话分析 作为俗民方法学的一个分文,谈话分析这一思想根源于加芬克尔的研究。尤其在其实践行动的可说明性与索引性表达研究中。但在加芬克尔那里,谈话本身并没有依其应有的权利得到充分重视,没有将日常生活的语言分析作为一研究主题引入社会学视域。一般认为,谈话分析开始于萨克斯(H.sacks)20世纪60年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