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站导航

热点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业大全

2019年自学考试《心理学》串讲笔记(3)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20-02-13 16:03:30

日节律

在人和动物身上都存在。它的主要表现为睡与醒的周期性循环,此外,还有一些生理方面的节律变化。人的日周期实际是25小时。

[领会]

生物节律与睡眠

睡与醒是受内部节律调节的,如果不顾生物钟,而是在非正常时间睡眠,最常出现的情况是睡眠质量受损,如飞行时差。

三、睡眠与失眠

[领会]

脑电波与睡眠的阶段

第一阶段-过渡期- 波(持续1~7分钟;脑电波为 波(12cps),频率较慢,但振幅较大)

第二阶段-轻睡期- 波(持续10~25分钟;脑电波为 波(4~7cps))

第三、四阶段-沉睡期- 波(脑电波以 波(4cps以下)为主,而振幅极大)

REM阶段-快速眼动睡眠(做梦;年龄越小,所占比例越高)

轻睡期~REM循环  约4~6次循环;第一次循环中,REM持续约10分钟,最后一次循环,REM可持续到一小时

失眠的种类

1.情境性失眠:由生活情境的改变造成,生活情境的改变主要涉及一些造成个体心理压力的事件;是暂时性失眠;

2.假性失眠:心理上有失眠感;

3.失律性失眠:因生活程序突然改变而形成的暂时性失眠;

4.药物性失眠:咖啡因影响;对安眠药产生药物依赖。

梦的特征与研究

弗洛伊德:梦是无意识泄露出来的途径,是欲望的满足。

霍尔:大多数梦具有一般世俗性质,可能是将家庭、朋友和同事等某些特征加以联系组成,因此有一些梦相当普遍。

梦的特征:

1.梦境与自己有关,人们很少梦到公共事务。自我中心是梦的第一个重要特征;

2.梦境受生活环境影响,与当前的生活事件有关是梦的第二个重要特征;

3.睡眠中的外在或内在刺激可以影响梦的内容

四、催眠现象

催眠的原理

受暗示性与催眠诱导(催眠者运用暗示性的语言,对受暗示性较高的个体进行诱导,使之进入催眠状态。)

催眠与睡眠的区别

催眠是有意识的,睡眠无意识。

催眠的概念

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

1、 感觉麻痹  2、感觉扭曲和幻觉  3、解除抑制  4、对催眠经验的记忆消失

催眠理论:

1、催眠是角色扮演由巴伯尔和斯潘诺斯提出

2、催眠是意识的分离由希尔加德提出

分享:

qq好友分享 QQ空间分享 新浪微博分享 微信分享 更多分享方式

上一篇:<上一篇

下一篇:

(c)2024 www.diy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 联系我们 | 豫ICP备20220075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