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被人称作“我国第一本比较系统地对政策进行研究论述的专著”是(B)
A、张金马:《政策科学导论》
B、王福生:《政策学研究》
C、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
D、陈振明:《政策科学》
2、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勒纳和拉斯韦尔使用的公共政策学的学科名称是(C)
A、公共政策学
B、政策学
第三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1、公共政策问题认定的主体——有关公共组织和政府。
2、政策议程:是指有关公共问题受到政府及公共组织的高度重视并被正式纳入其政策讨论和被确定为予以解决的政策问题的过程。
系统议程(公众议程):指政治系统正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
政府议程(正式议
第三节 公共政策评估的方法
1、评估方法的分类:
①经验分析方法和演绎推理方法。②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③传统的分析方法和现代科学方法。常见的有:①过程对比法。②价值分析法。
2、过程对比法的含义:是评估者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对不同阶段的政策效果进行对比检测的一种方法。特点有:①动态性和
第九章
第一节 公共政策的变动
1、政策均衡指的是所有政策要素、政策关系维持一定的最好情况的状态,政策供给适应政策需求,人们对既定的政策安排和政策结构处于一种满族或满意状态,因而无意也无力改变现行政策。
2、政策均衡的特征:
①政策均衡意味着社会力量对比的势均力敌;②政策均衡意味着政策
内容提要:为助广大考生更全面复习,自考365特搜集整理《公共政策》复习资料,供大家参考学习。 序号 内容 1 2013年自考《公共政策》考点:1.1学科名称梳理 2 2013年自考《公共政策》考点:1.2学科形成以前的政策研究 3 2013年自考《公共政策》考点:1.3公共政策学的产生 4 2013年自考《公共政策》考点:1.4公共政策学
第六章
第一节 公共政策目标的确定
1、公共政策制定的主要环节有哪些?
确定目标、规划方案、政策抉择和合法化。
2、公共政策目标的含义:就是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公共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
3、公共政策目标的两大特征:问题的针对性;未来的预测性。
第四节 公共政策的监控
1、政策监控的含义:是指为了保证政策系统的顺利进行,提高政策制定和执行质量,促进政策目标的实现和政策绩效的提高,必须对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加以监督和控制。
司法机关对政策的监控是一种消极的形式。行政机关对政策的监控是纵向监控。
2、政策监控的内涵:
①政策监控主体
第二节 政策终结
1、政策终结的含义:是公共政策的决策者通过对政策进行审慎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止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
2、政策终结对象的分类:①功能。②组织。③政策。④计划。
在政策终结的所有对象中,以功能的终结最难。
3、政策终结的主要方式:
第一章引论
内容提要
第一节普通逻辑的对象
一、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二、思维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思维属于认识过程中的理性认识,由概念、判断和推理所构成。
1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是
第二节 公共政策方案的规划
1、政策规划(政策构建)的含义:是指建立有关政策议程后,为了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政府组织力量草拟和评估政策方案与行动步骤的过程。
2、政策规划的特征:针对未来;强调目的;重视行动;突出过程和着眼整体。(多元化与政府主导并存;存在于政策目标的确定与政策抉择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