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内容提示
本章内容主要阐述了教育的内涵,学校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关于教育起源的不同学说,教育发展的
不同历史阶段以及每一个历史阶段的基本特征,并陈述了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标号填在题后的
绪论内容提示
本章内容阐述了教育学的基本内涵及研究对象,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当代教育学的发展状况和趋势,学习研究教育学的意义。
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标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教育学”这个名词的含义在我国基本上有
A 1 种B 2 种C 3
第一章概论
内容提示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心理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各学术流派,了解心理学的理论与应用分支,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明确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与作用。
一、本章学习要求
识记心理学的概念。首先要理解心理学要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其次要理解心理学要研究心理
以下以书页为顺序(56页开始-)
1、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于1896年开始从事动物学习实验,其中以(猫的“迷笼实验”最为经典)。
2、桑代克创立了学习的联结理论,其基本观点是什么?
答:第一,学习的实质是在一定的情境和一定的反应之间建立联结,其联结公式为S→R.桑代克认为,情境和反应之
第一章概论
一、心理学概念及性质
心理活动是内隐的,行为是外显的,外显的行为受内隐的心理活动所支配。内隐的心理活动通过行为才能起作用和得到表现。心理和行为按一定的活动规律进行的。
概念: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31、有意义学习中的同化包括哪三种类型?
答:(1)归属学习,又称下位学习,即把新知识归入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部分,从而使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发生从属关系。
(2)归总学习,又称上位学习,即把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概括性较低的下位概念或命题归入新获得的上位概念或命题中去从而使新知识总括已有知
61、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是社会道德现象在个体身上的表现,是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
62、品德与道德有着密切的联系,品德的内容来源于(社会道德)。
63、品德的心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4个心理成分。
64、学习策略:按照美国心理学家梅耶的观点,学习
第6章智力
1921和1986年两次研讨会总结:首先,心理学家从各种不同方面对智力加以定义的,如,智力是抽象思维能力、智力是个人为了适应环境而进行学习的能力、智力是从真理和事实的观点出发,靠正确反应所获得的能力、智力是由于各种复杂刺激的影响所带来的统一结果的生物学机制、智力是获得知识的能力等等。
51、概括:即对一类事物的特征与联系进行分析、比较、区分出本质要素与非本质要素,进而将本质要素整合为科学概念或命题。
52、在教材的概括过程中,(变式)与(比较)的运用非常重要。
53、人们通常认为,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54、记忆一般被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
第9章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
人际交往:与别人建立联系,与别人交流信息,形成各种各样的群体,产生不同的行为,从而也就建立了各种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
1.本能:人的交往需要是一种本能,是在个体发展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它通过遗传直接传递给后代。人类天生就有与别人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