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注意(二)(重点章节)
第一节 选择性注意:近期的研究
1、当N次试验中的干扰项成为N+1次试验中的靶子时,被试对它的反应变慢,这种现象称之为负启动。P76
2、Tipper提出了一种类似于扩散激活的扩散抑制机制。P77
3、Neill(1977)在实验中发现,当使用宽松指导语,即指导语不强调准确时,负启
1、感受器的适应?
答:感觉系统均有对刺激地感受阈值,即刚能引起主观感觉或细胞电活动变化的最小刺激强度。对其感受阈值最低,及对其感受最灵敏。随着刺激物长时间持续作用,感受灵敏率下降,感受阈值增高,此现象称感受器的适应。
2、眼睛的随意运动有哪几种方式?它的生理心理学意义是什么?
答:眼睛
第十章 人-计算机交互作用
1.与计算机有关的工程心理学的工作,我们可以简单地把它分为硬件设计和软件界面设计两大类课题。
软件界面设计是指我们能看到或听到由计算机提供的信息,而且我们能够通过向计算机输入信息来控制计算机的工作。
2.软件的一系列可用性的标准:易学性、有效性、易于记忆、低错误率
伦理学自学考试大纲(2002年9月版)
课程代码:0201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伦理学》是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该专业选修的重点课程之一。本课程是以道德为研究客体的一门科学,特点是从分析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入手,建立起关于道德的基本原理、道德的规范体系和
第二章 心理测验的编制
第一节 心理测验的对象、目的及目标
1. 在编制测验前首先要明确测量的对象:也就是该测验编成后要用于哪些团体。其包括三个重要的维度,即年龄、教育水平和文化背景。
2. 测验的目的:一般来说;显示和预测。由此我们可以分为两类测验:显示性测验和预测性测验。(1)显示性测验:
1、“全或无”规则:是指每个神经元都有一个刺激阈值,对阈值以下的刺激不发生反应;对阈值以上的刺激,不论其强弱均给出同样高度(幅值)的神经脉冲发放。
2、级量反应:与上述规律相对应的是级量反应,突触后膜上的电位,无论是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还是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神经动作电位或细胞的单位发放后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心理测验的历史回顾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
孟子明确指出了心理能力和心理特征与物理现象一样,具有可测量的特征。
南朝人刘勰在《新论?专学篇》,他不仅观察到左手画方右手画圆不易实现这种现象,而且认为其原因是一心不能二用,这恐怕应该算是世界上最早的“分心测验”了。
1925
第六章 测验的实施、记分及其误差
第一节 测验的实施及其误差的控制
一、 的程序及其要素(简答)
1、 标准化指导语:测验标准化的第一步是指导语标准化,即在测验实施过程中应使用统一的指导语。指导语通常包括两部分:一部分对被试的指导语,另一部分对主试的指导语。
2、 标准时限:时限也是测验标
#填空;□选择;◎名词;※简答;★重点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实验中的各种变量(含第二节)
*主试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发出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理学的资料。
*被试,也叫受试,就是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
一、#◎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
28.团体实施的智力测验
A团体测验与个体测验的差异(JD)
a团体测验采用多项选择,而个体测验多采用开放式问题;
b团体测验的记分较个别测验的记分更为严格而客观;
c团体测验为团体施测,对主试要求不高。个别测验为个体施测,对主试要求较高;
d团体测验多用于筛选,而个体测验则多用于诊断及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