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多项选择题 1.人的感觉根据它获取信息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 ) A.近距离感觉 B.内部感觉 C.远距离感觉 D.超感知觉 E.颜色感觉 2.检验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标称感觉阈限,是个临界值。它包括( ) A.绝对刺激量
三、智力测验 [识记] 常模 是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指标,由总体测量结果的统计平均值表示。 信度 即可靠性,是指多次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1、再测信度(稳定性系数) 2、评分者信度 3、内部一致性信度(同质性信度) 效度 是指测量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验对他所要测量的特性准
第十章 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 [识记] 心理健康的概念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 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有正常的智力水平 (二)能
四、简答题 1.简述感觉产生的基本过程。 2.什么是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 3.简述颜色感觉的三种属性。 4.简述主要的色觉理论。 5.简述声音的属性。 6.简述听觉理论。 7.简述知觉的基本特性。 8.什么是知觉组织的格式塔原则? 9.知觉的恒常性包括哪些方面? 10.简答影响深度知
第七章 动机与情绪情感 一、 动机与行为 [识记] 动机 动机: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我们只能从观察表面行为的变化来推测背后的动机。 需要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源泉。 诱因 诱
三、多项选择题 1.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 ) A.编码 B.存储 C.提取 D.应用 E.遗忘 2.依据记忆的内容分类,可以将记忆分为( ) A.陈述
二、社会性动机 交往动机 (一)交往动机及其获得 交往动机是指个体愿意归属于某一团体,喜欢与人交往,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友谊、支持、合作与赞赏。交往动机是个体愿与他人接近、合作、互惠并发展友谊的内在需要。 关于交往动机的获得方式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交往倾向是先天遗传的神经
第十一章 毕生发展 一、个体发展的基本理论 [识记] 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个体从出生到青年初期这一阶段,是心理发展变化最为明显的阶段。传统的心理发展观点认为,从婴幼儿期到青年初期是个体的形成阶段,成年期是稳定阶段,老年期是衰老和死亡的阶段。实际上心理的发展并不是随着生理的成熟而告终结的
二、个体的认知发展 [识记] 认知发展的基本概念 [领会] 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理论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人的任何知识都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0~2岁儿童形成“客体永久性”的概念 2、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发展了某些代表性的系统,典型特点是自我中
三、动机理论 [识记] 本能理论 有机体生来即具有一些特定的先天倾向,这些倾向是维持生存所不可缺少的,人们的行为是受这些本能力量所驱动的。 匮乏动机是指个体试图恢复自己生理和心理平衡状态的动机,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便趋于消失。 成长动机 是指个体试图超过他以往成就的动机。 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