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重点:
一:**怎么理解“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于社会主义的现代化p183-184
答:邓小平提出的“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论断,科学的支出了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
1,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社会主义的是一生产资料公有
第五章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
(一)公共政策问题的界定、内容和属性
1、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容:
1)客观的社会现实;
2)问题的察觉;
3)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
4)团体与组织活动;
5)政策和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
2、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
(1)关联性
第十章重点:
一:对国际形势的新判断(四方面)
答:1,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
2**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首先,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还有其他的许多问题,但都不想这两个问题关系全局,带有全球性,战略性的意义。这是因为和平与发展问题不仅反
第七章公共政策执行
(一)公共政策执行的意义、原则和模型
1、政策执行的规定性和特点:
1)目标的导向性;
2)内容的务实性;
3)实施上的灵活性;
4)时间上的阶段性与连续性;
5)影响的广泛性。
2、政策执行的重要性:
1)政策执行是解决政策问题,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
第九章公共政策的持续,终结与周期
(一)公共政策的持续与变动
1、政策均衡的特征:
1)政策均衡意味着社会力量对比的势均力敌;
2)政策均衡意味着政策具有高度的合法性;
3)政策均衡意识着政策体系内外的协调均衡;
4)政策均衡状态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
2、政策持续的具体原因:
第十一章 重点:
一:一国两制基本内容p266-277
答: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他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
2,实行两种制度。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
第八章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
(一)公共政策评估的含义、用途和主体
1、政策评估的用途:
1)是检验政策效果的基本途径;
2)是决定政策去向的依据;
3)是合理有效地配置政策资源的认识基础;
4)是进行政策教育的重要方法;
5)是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必由之路。
2、政策评估的类型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形成与发展
1、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内容1)“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政策思想。2)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3)“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4)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5)“不惠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6)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
2、亚当-斯密对政策研究的贡献:1)他谴责一
第十章公共政策的研究及其应用
(一)公共政策研究组织
特征1、从组织功用看,政策研究组织以改进政策制定为目标,包括对政策制定系统的功能与组织机构进行改进,从而为产出高质量的政策方案服务。2、从人员及其知识结构看,政策研究组织是由具有多学科知识背景的学者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前政治活动家、前高级
第十二章重点:
一:为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答:(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领导地位,是由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的,是经过长期历史实践考验形成的。
(2)在当代中国,坚持,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