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重点: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为何长期处于?(考过)p62-64
答: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含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包括两层含 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
b.长期性:
第四章 重点:
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目标、步骤、特点。p84-88
答:1,战略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战略“分三步走”。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
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
第二章公共政策学的的学科要素
1、公共政策学的学科概念的内涵1)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公共组织,尤其是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和执行的公共政策。2)按照理性的原则来衡量,这门学科具有准科学的特征。3)这门学科的研究内容在国家、政府、政党的职能活动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涉及并需要各个
第五章 重点: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p112(考过多次)
答: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
第六章重点:
一:科学判断的邓小平市场经济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p142
答:第一:明确界定了市场经济的属性,它是资源配置的手段,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基本标志;
第二:解除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思想束缚;
第三:为我国最终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极大地推动了经
第三章公共政策的含义、构成和功能
(一)什么是公共政策
1、公共政策的内涵:1)公共政策是决定、决策的一种特殊形态,它具有决定、决策的一般特征;2)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的活动方式或活动过程,是公共权力机关的权力意志的表现;3)公共政策是经由政治过程而进行方案的初拟、优化和择定的结果,主
第七章重点:
一:为何按照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p166考过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决定分配结构。
2,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也决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样化。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
第四章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运行的逻辑流程
(一)公共政策系统及其环境
1、公共政策的主体与客体:1)主体:(1)直接主体: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执政党、领袖人物。(2)间接主体:在野党、利益集团、选民。2)客体:(1)社会问题、公共问题与政策问题(2)目标群体。
2、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1)信息子系统
第九章重点:
一**为什么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p216-217
答:两手抓的方针中,关键是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实质是协调两个文明建设的关系。
第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辅相成和互相促进。没有经济的发展,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就失去了
第六章公共政策的制定
(一)公共政策目标的确定
1、政策目标的特征:
1)问题的针结性;
2)未来的预期性。
2、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
1)能为制定政策方案提供方向性指导。
2)能为政策方案的规划和实施提供核心的评估标准。
3、确定政策目标的原则:
1)实事求是;
2)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