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站导航

成语大全

作文大全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历问答

叙述机电一体化的组成部分及作用,叙述机电一体化的组成部分及作用及其特点

来源: 时间:2024-04-13 00:00:00

机械自动化学院毕业设计工作总结

导语:我们很多的时候都会写机械毕业设计的总结,但机械毕业设计的总结怎么写呢?以下是我整理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一、毕业设计实习工作

xx级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认真落实实习地点、亲自带领学生下工厂参观实习,去科研院所收集资料,进行毕业设计课题调研,把好毕业设计第一关。学生从实习调研中增长了实践知识,聆听了技术人员的讲课,实际动手操作设备,为做好毕业设计打下了较好的实践基础。实习调研地点如下:

青岛华池包装机械有限公司天津组合夹具厂

大成集团公司北京人民机器厂

北京机电研究院北京密云机床研究所

北方天鸟科技公司北京燕京啤酒厂

创维电子有限公司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

隆源快速成型有限公司北京蜂窝制板厂

无锡市锡达蜂窝生产线制造厂河北秦皇岛烟机厂

上海永大日立电梯公司上海造纸机械研究所

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山东皇明太阳能热水器公司

北京第一通用机械厂北京小型压缩机厂

北京青岛五星啤酒有限公司北京三元乳品厂

北京中融百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兆维集团

北京农科院

在上述实习地点,毕业生参观调研了机电一体化设备,微机控制设备、光谱仪设备、绣花机机电一体化设备、物流设备与技术、自动化生产线设备、数控加工制造设备、生物加工技术设备、蜂窝材料成型设备。

二、毕业设计工作布置

xxx年1月7日(星期二)下午,在阶梯教室召开了xxx级毕业设计工作布置大会,专门就毕业设计工作进行了布置,就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要求作了详细说明。

1.机械设计类毕业论文要求:

设计说明书字数12000字至20000字。

机械工程绘图量一般不少于折合图幅A0号3张。

翻译与课题有关的外文资料,译文字数不少于3千字。

要求有方案,有选择,有计算,有优化,应用计算机进行毕业设计。

2.机械软件类毕业设计论文要求:

结合机械类实际进行相关的软件设计编程

提交有效程序软盘和源程序清单

软件设计说明书

项目开发总结

软件测试通过

机械工程绘图量不少于折合图幅A0号1张。

希望毕业设计的同学把大学四年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提高自己设计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毕业设计期中检查

为了加强对毕业设计的督促,机械自动化学院于第九周成立了三个检查小组:轻机检查小组:辛洪兵、丁熙元、方义、冯涛、林建龙

食机检查小组:曹雁平、刘玉德、吴青、张力

机电检查小组:沈晓红、张元培、房小翠、吕东燕

xxx年4月2日,机械自动化学院将期中检查的决定和方式张贴到各毕业设计专用教室,对学生起到了督促的作用。由于今年毕业设计的特殊外部环境,各毕业设计检查小组于5月上旬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抽查,结果如下:

轻机小组:抽查14位同学的毕业设计,进展情况一般,完成方案论证和选型,正在进行理论分析和结构设计;有部分同学进展装配图设计和传动系统计算。

食机小组:抽查了所有在校学生的毕业设计,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按正常进度完成了相应的.毕业设计任务,三分之一的同学尚未开始计算和画图,检查小组对这部分同学进行了督促和指导。

机电小组:抽查了20位在校同学的毕业设计,大部分学生能够按毕业设计要求进行设计,但工作进度普遍较慢。

四、毕业设计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工作布置

针对毕业设计期中检查中出现的问题,机械自动化学院召开了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会议,会议强调:

1.毕业设计要求今年不降低;

2.毕业设计工作要加强;

3.毕业设计老师要通过电话或网络指导学生毕业设计;

4.毕业设计教师与离校在京学生要通过适当方式见面指导;

5.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化;

6.毕业设计要上交电子版;

7.毕业设计不合格的不能给及格;

8.毕业设计优秀的要严格掌握;

9.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工作要做在前面,防止出现毕业论文简单粗糙,导致学生无法正常毕业;

10.毕业设计每个专业出10%的优秀毕业设计和10%较差的毕业设计。

同时,机械自动化学院召开了xx级全部本科在校学生的毕业设计再布置大会,强调正常进行毕业设计,要求不降低,毕业设计工作要加紧。

五、毕业设计答辩工作

根据工商校发[2003]7号文件要求,机械自动化学院成立了五个答辩小组,负责xx级毕业设计答辩工作。

1.答辩小组组成:

轻机1组:辛洪兵、林建龙、方义、冯涛、赵罘

轻机2组:丁熙元、黄志刚、胡亚平、孟春玲

食机1组:曹雁平、方胜、刘玉德、吴青、吴雪

机电1组:沈晓红、谢安民、郑维智、王小北、聂学俊

机电2组:张元培、房小翠、霍亮生、刘美莲、熊光洁

2.答辩小结:

答辩时学生叙述论文15分钟,答辩老师看图5分钟,答辩老师提问、学生回答10分钟。通过答辩,提高了学生回答问题、语言表达的能力,各答辩小组认真执行答辩要求,圆满完成了答辩任务。

3.毕业设计成绩评定:

参加答辩的同学,其毕业论文成绩按:指导教师给分占40%,评阅老师给分占20%,答辩给分占40%综合评定,不参加答辩的同学,其毕业论文成绩按指导教师给分占70%,评阅老师给分占30%综合评定。

六、毕业设计一般情况总结

今年毕业设计是在特殊的环境下完成的,学生思想波动较大,在资料查阅、教师指导、相互交流等方面有一定困难,学生毕业设计受到较大冲击,投入的时间精力明显不足。指导教师在特殊时期认真履行指导职责,通过面对面指导、校外集中指导、电子邮件、电话随时与学生保持联系,督促学生抓紧时间完成设计,同时教师调整了部分设计内容,做到既符合毕业设计要求,又能使学生有能力按时完成。

机械自动化学院在此次毕业设计中,充分利用了现有的实验设备进行毕业设计,部分学

生结合柔性加工系统、机电一体化实验系统、数控设备、电脑绣花机、PLC编程、软件编程、力学振动设备进行毕业设计,由于设备体现了先进技术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的特点,激发了学生主动设计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年度的毕业设计是非常特殊的一届毕业设计,老师和同学都面临从未遇到过的困难,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较为圆满地完成了毕业设计工作。

汽车机电技术这个专业怎么样

汽车机电技术这个专业非常好。它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为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汽车机电技术专业在当前的就业市场上非常有前景。随着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对于具备相关技能和知识的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从汽车制造、维修到电动汽车等领域,都需要专业的汽车机电技术人才来提供支持和服务。因此,选择这个专业将使你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学习汽车机电技术可以让你了解汽车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这对于喜欢探索和研究事物本质的女性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在学习过程中,你将接触到发动机、传动系统、底盘以及电子控制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实践操作和实验,你可以深入了解这些部件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解决可能出现的故障。这将使你在修理和维护汽车时更加得心应手。

汽车机电技术专业还涉及到不断创新的领域。随着科技的进步,汽车行业正朝向电动汽车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学习汽车机电技术将使你了解最新的技术趋势,并且可以参与到这些领域的创新工作中。这将为你提供更多的机会来展示自己的才能和潜力。

汽车机电技术是一个非常有前途和有趣的专业。它不仅给予你实际的技能和知识,还让你对汽车行业有更深入的理解。无论是就业还是个人发展,选择这个专业都将为你开辟更广阔的道路。所以,如果你对汽车有兴趣并且愿意投入努力,那么选择汽车机电技术专业将是一个明智的决策。

以上就是对于汽车机电技术这个专业的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机电一体化的原理是什么

在现代化生产过程控制中,执行机构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自动控制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现有的国产大流量电动执行机构存在着控制手段落后、机械传动机构多、结构复杂、定位精度低、可靠性差等问题。而且执行机构的全程运行速度取决于其电机的输出轴转速和其内部减速齿轮的减速比,一旦出厂,这一速度固定不可调整,其通用性较弱。整个机构缺乏完善的保护和故障诊断措施以及必要的通信手段,系统的安全性较差,不便与计算机联网。鉴于以上原因,采用传统的大流量电动执行机构的控制系统,可靠性和稳定性较差。随着计算机网络、现场总线等技术在工业过程中的应用,这种执行机构已远远不能满足工业生产的要求。笔者设计的大流量电动执行机构,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将阀门、伺服电机、控制器合为一体,利用异步电动机直接驱动阀门的开与关。通过内置变频器,采用模糊神经网络,实现阀门的动作速度、精确定位、柔性开关以及电机转矩等控制。该电动执行机构省去了用于控制电机正、反转的接触器和可控硅换向开关模件、机械传动装置和复杂、昂贵的控制柜和配电柜,具有动作快、保护较完善、便于和计算机联网等优点。实际运行表明,该执行机构工作稳定,性能可靠。

电动执行机构的硬件设计及工作原理

电动执行机构控制系统原理框图如图2-1所示。智能执行机构从结构上主要分为控制部分和执行驱动部分。

控制部分主要由单片机、PWM波发生器、IPM逆变器、A/D、D/A转换模块、整流模块、输入输出通道、故障检测和报警电路等组成。执行驱动部分主要包括三相伺报电机和位置传感器。

系统工作原理:

霍尔电流、电压传感器及位置传感器检测到的逆变模块三相输出电流、电压及阀门的位置信号,经A/D转换后送入单片机。单片机通过8255控制PWM波发生器,产生的PWM波经光电耦合作用于逆变模块IPM,实现电机的变频调速以及阀位控制。逆变模块工作时所需要的直流电压信号由整流电路对380V电源进行全桥整流得到。

控制系统各功能元件的选型与设计:

1)单片机选用INTEL公司生产的8031单片机,它主要通过并行8255口担负控制系统的信号处理:接收系统对转矩、阀门开启、关闭及阀门开度等设定信号,并提供三相PWM波发生器所需要的控制信号;处理IPM发出的故障信号和报警信号;处理通过模拟输入口接收的电流、电压、位置等检测信号;提供显示电动执行机构的工作状态信号;执行控制系统来的控制信号,向控制系统反馈信号;

2)三相PWM波发生器 PWM波的产生通常有模拟和数字两种方法。模拟法电路复杂,有温漂现象,精度低,限制了系统的性能;数字法是按照不同的数字模型用计算机算出各切换点,并存入内存,然后通过查表及必要的计算产生PWM波,这种方法占用的内存较大,不能保证系统的精度。为了满足智能功率模块所需要的PWM波控制信号,保证微处理器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整个系统的检测、保护、控制等功能,文中选用MITEL公司生产的SA8282作为三相PWM发生器。SA8282是专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具有独立的标准微处理器接口,芯片内部包含了波形、频率、幅值等控制信息。

3)智能逆变模块IPM为了满足执行机构体积小,可靠性高的要求,电机电源采用智能功率模块IPM。该执行机构主要适用功率小于5.5kW的三相异步电机,其额定电压为380V,功率因数为0.75。经计算可知,选用日本产的智能功率模块PM50RSA120可以满足系统要求。该功率模块集功率开关和驱动电路、制动电路于一体,并内置过电流、短路、欠电压和过热保护以及报警输出,是一种高性能的功率开关器件。

4)位置检测电路位置检测电路是执行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功能是提供准确的位置信号。关键问题是位置传感器的选型。在传统的电动执行机构中多采用绕线电位器、差动变压器、导电塑料电位器等。绕线电位器寿命短被淘汰。差动变压器由于线性区太短和温度特性不理想而受到限制。导电塑料电位器目前较为流行,但它是有触点的,寿命也不可能很长,精度也不高。笔者采用的位置传感器为脉冲数字式传感器,这种传感器是无触点的,且具有精度高、无线性区限制、稳定性高、无温度限制等特点。

5)电压、电流及检测检测电压、电流主要是为了计算电机的力矩,以及变频器输出回路短路、断相保护和逆变模块故障诊断。由于变频器输出的电流和电压的频率范围为0~50Hz,采用常规的电流、电压互感器无法满足要求。为了快速反映出电流的大小,采用霍尔型电流互感器检测IPM输出的三相电流,对于IPM输出电压的检测采用分压电路。

6)通讯接口为了实现计算机联网和远程控制,选用MAX232作为系统的串行通讯接口,MAX232内部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平转换电路,可以把8031串行口输出的TTL电平转换为RS-232标准电平,把其它微机送来的RS-232标准电平转换成TTL电平给8031,实现单片机与其它微机间的通讯。

7)时钟电路时钟电路主要用来提供采样与控制周期、速度计算时所需要的时间以及日历。文中选用时钟电路DS12887。DS12887内部有114字节的用户非易失性RAM,可用来存入需长期保存的数据。

8)液晶显示单元为了实现人机对话功能,选用MGLS12832液晶显示模块组成显示电路。采用组态显示方式。通过菜单选择,可分别对阀门、力矩、限位、电机、通讯和参数等信号进行设置或调试。并采用文字和图形相结合的方式,显示直观、清晰。

9)程序出格自恢复电路为了保证在强干扰下程序出格时系统能够自动地恢复正常,选用MAX705组成程序出格自恢复电路,监视程序运行。如图2-3所示,该电路由MAX705、与非门及微分电路组成。工作原理为:一旦程序出格,WDO由高变低,由于微分电路的作用,由“与非”门输入引脚2变为高电平,引脚2电平的这种变化使“与非”门输出一个正脉冲,使单片机产生一次复位,复位结束后,又由程序通过P1.0口向MAX705的WDI引脚发正脉冲,使WDO引脚回到高电平,程序出格自恢复电路继续监视程序运行。

阀位及速度控制原理

采用双环控制方案,其中内环为速度环,外环为位置环。速度环主要将当前速度与速度给定发生器送来的设定速度相比较,通过速度调节器改变PWM波发生器载波频率,实现电机的转速调节。速度调节器采用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算法(具体内容另文叙述)。

外环主要根据当前位置速度的设定,通过速度给定发生器向内环提供速度的设定值。由于大流量阀执行机构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加速、匀速、减速等阶段。各阶段的时间长短、加速度的大小、在何位置开始匀速或减速均与给定位置、当前位置以及运行速度有关。速度给定发生器的工作原理为:通过比较实际阀位与给定阀位,当二者不相等时,以恒定加速度加速,减速点根据当前速度、阀位值、阀位给定值的大小计算得来。

执行机构各阶段运行速度的计算原理

图3-2为执行机构的典型运行速度图,它由若干段变化速率不同的折线组成。将曲线上速率开始发生改变的那一点称为起始段点,相应的时间称为段起始时间,如图3-2中的t(i)(i=0,1,2,……),相应的速度称为段起始速度,如图3-2所示v(i)(i=0,1,2,…)。

设第i段速度的变化速率为ki,则有:

式中:Δv为两段点之间的速度变化值,Δv=vi+1-vi;

Δt为两段之间的时间,Δt=ti+1-ti。

显然,当ki=0时为恒速段,ki>0时为升速段,ki<0时为减速段。任意时刻的速度给定值为:

Ts为采样周期。

变化速率ki的取值由给定位置、当前位置以及运行速度的大小确定。

4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

该电动执行机构采用了最新的变频调速技术,电机驱动功率小于5.5kW。用户可根据需要设定力矩特性,根据控制的阀设定速度,速度分多转式、直行程、角行程3种方式。控制系统由阀位给定和阀位反馈信号构成的闭环系统,控制特性视运行方式、速度而定,并具有自动过流保护、过载保护、超压、欠压、过热、缺相、堵转等保护功能。

该执行机构解决的关键性技术问题主要有:

1)阀门柔性开关柔性开关主要是为了当阀关闭或全开时,保证阀门不卡死与损伤。执行机构内部的微处理器根据测得的变频器输出电压和电流,通过精确计算,得出其输出力矩。一旦输出力矩达到或大于设定的力矩,自动降低速度,以避免阀门内部过度的撞击,从而达到最优关闭,实现过力矩保护。

2)阀位的极限位置判断阀位的极限位置是指全开和全关位置。在传统执行机构中,该位置的检测是通过机械式限位开关获得的。机械式限位开关精度低,在运行中易松动,可靠性差。在文中,电动执行机构极限位置通过检测位置信号的增量获得。其原理是,单片机将本次检测的位置信号与上次检测的信号相比较,如果未发生变化或变化较小,即认为己达到极限位置,立即切断异步电机的供电电源,保证阀门的安全关闭或全开。省去了机械式限位开关,无需在调试时对其进行复杂的调整。

3)电机保护的实现为了防止电机因过热而烧毁,单片机通过温度传感器连续检测电机的实际运行温度,如果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电机温度过高,自动切断供电电源。温度传感器内置于电机内部。

4)准确定位传统的电动执行机构在异步电机通电后会很快达到其额定动作速度,当接近停止位置时,电机断电后,由于机械惯性,其阀门不可能立即停下来,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超程,这一超程通常采用控制电机反向转动来校正。机电一体化的大流量电动执行机构根据当前位置与给定位置的差值以及运行速度的大小超前确定减速点的位置及减速段变化速率ki,使阀门在较低的速度下实现精确的微调和定位,从而将超程降到最低。

5)模拟信号的隔离。

对于变频器的直流电压以及输出的三相电压,它们之间的地址不一致,存在着较高的共模电压,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必须将它们彼此相互隔离。采用LM358和4N25组成了隔离线性放大电路。如图4-1所示,采用±15V和±12V两组独立的正负电源。若运放A的反相端电位由于扰动而正向偏离虚地,则运放A输出端的电位将降低,因而光电耦合器的发光强度将增强,则使其集射极电压减小,最后使运放A反相端的电位降低,回到正常状态。若A的反相端电位负向偏离虚地,也可以重回到正常状态。从而增强了系统的抗干扰性。

该执行机构集微机技术和执行器技术于一体,是一种新型的终端控制单元,其电机是通过内部集成的一体化变频器来控制,因此,同一台智能执行机构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不同的运行速度和关断力矩。该智能执行机构采用了液晶显示技术,它利用内置的液晶显示板,不仅可以显示阀门的开、关状态和正常运行时阀门的开度,还可以通过菜单选择运行参数设定,当系统出现故障时,能显示出故障信息。总之,该执行机构集测量、决断、执行3种功能于一体,顺应了电动执行机构的发展趋势,它的研制成功给电动执行机构的研究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机械设计手册(第5版)第3卷的前言

人类社会正迈入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为依托的科学技术在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成果的研究与开发及其广泛应用是当今,也是未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依靠科技进步振兴装备制造业是使我国由制造大国过渡到制造强国的核心因素和关键。

发展装备制造业离不开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及设计。机械产品设计正由传统设计模式向现代设计模式转变,现代设计的特点是广泛采用计算机技术,着力应用智能化设计、数字化设计、网络化设计、绿色化设计及系统化设计的综合技术。机械设计手册的编辑与出版,充分地展现了现代设计的特点,是现代设计不可缺少的工具和手段。

本版手册在科学发展观和自主创新设计的理念引领下,进行了较大篇幅的修改和补充,为我国现代机械产品自主创新设计提供了保障。例如,在手册中重点介绍了产品绿色设计、和谐设计与系统化设计,也介绍了产品的创新设计等内容,这有利于产品设计师们采用手册中介绍的内容和方法开展产品开发。

本版手册汇总了大量的原始数据和设计资料,以及在产品设计时必须采用技术标准,同时还介绍了设计中许多不可缺少的相关设计知识。因此,可以说手册是设计师们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所必需的数据库和知识库,目前它已成为产品研究与开发的“利器”及其他设计器具无法取代的重要的设计工具,这不仅在现在,而且在将来也会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本版手册系统地叙述了机械设计各专业的主要技术内容,归纳和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机械领域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不少新内容是本手册编者们研究得到的,此外,还吸取了国外的若干先进科学技术,其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前4版出版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好评,作为国家级重点科技图书和机械工程方面的最具权威的大型工具书,曾获得全国优秀图书二等奖、机电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优秀科技畅销书奖,1994年曾在台湾建宏出版社出版发行,它在机械产品设计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已成为各行业,尤其是机械行业各技术部门必备的工具书。

在本版手册的修订过程中,我们努力贯彻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可靠性”的指导思想。广泛调研了厂矿企业、设计院、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多方面的使用情况和意见。对机械设计的基础内容、经典内容和传统内容,从取材、产品及其零部件的设计方法与计算流程、设计实例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整合,同时,还全面总结了当前国内外机械设计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新产品、新技术,特别是在产品的综合设计理论与方法、机电一体化及机械系统自动控制技术等方面作了系统和全面的论述和凝炼。相信本手册会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广大读者面前,她对提高我国机械产品的设计水平,推进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老产品的改造,以及产品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进而促进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本版手册分6卷52篇。第1卷:常用设计资料;第2卷:机械零部件设计(连接、紧固与传动);第3卷:机械零部件设计(轴系、支承与其他);第4卷:流体传动与控制;第5卷:机电一体化及控制技术;第6卷: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在撰写过程中,贯彻和采用最新技术标准和国际新标准,最大限度地充实和更新技术内容,凝炼和总结机械设计的最新成就和经验,尽力地吸取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努力反映当代机械设计的最新水平,更好地为现代机械设计服务;在取材和选材过程中,尽量压缩对基本原理的介绍,避免在手册中出现教科书的叙述方式,特别强调要采用手册化、表格化的设计流程。删除一些可要可不要的内容,以及应用面相对较窄和尚未用于实际的研究性内容。力求使各篇章内容构成有机的整体,既要考虑到各篇的系统性,又要照顾全书的统一性,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在各类零部件设计计算中,要增加结构图和应用实例口在部件设计选用中,应适当提供可选用的产品的结构及其安装尺寸、主要技术参数等,给设计和选用创造方便的条件;所有计算方法和数据都要准确、可靠、无误,重要的要注明来源;对相近标准的数据和表格尽量予以合并、采用双栏排版、摘其所要等形式予以编写,以使该手册采用较少的篇幅而编入较多的内容。

手册的第5版是在前4版的基础上,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修订:

一、在贯彻落实推广标准化技术方面

手册全部内容贯彻和采用了2010年1月以前颁发的最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相关的国际新标准,最大限度地充实和更新标准化技术的内容。本次修订为历次修订中标准更新规模最大的一次,例如:机械工程材料部分更新的标准达162个,流体传动与控制部分更新的标准有150多个。更换的标准中有许多是机械行业的重要标准,如GB/T 786.1—2009流体传动系统及元件图形符号和回路,GB/T 10095.1~2—2008圆柱齿轮精度制,GB/Z 18620.1~4—2008圆柱齿轮检验实施规范等。

二、在新的设计计算方法方面

按照GB/T 3480.1~5—1997渐开线圆柱齿轮承载能力计算方法、GB/T 10300.1~3—2003锥齿轮承载能力计算方法重新构建了实用、合理的齿轮设计体系。对圆柱齿轮和锥齿轮均按照初步确定尺寸的简化计算、简化疲劳强度校核计算和一般疲劳强度校核计算编排设计计算方法,以满足不同场合不同要求的齿轮设计需求。增加了齿轮齿廓修形和齿顶修缘的内容,给出了修形计算公式和确定修形量的方法。

在滚动螺旋传动中按最新的国家标准GB/T 17587.4~5—2008滚珠丝杠副轴向静刚度、轴向静载荷与动载荷,整理更新了滚珠丝杠传动选用和评估计算方法。

根据机构学的最新发展,考虑到近年来并联机器人和并联机床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特地另辟一章,编入并联机器人和并联机床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典型并联机器人和并联机床的类型和应用选型,这是在大型工具书中首次载入。增加了机构系统方案的构思与拟定并例举了典型实例,对机构设计与选用起到综合和运用的作用。

三、在新材料、新元器件、新产品等方面

在新材料方面,编入了新型工程材料——钛及钛合金,该种材料具有低密度、高熔点、高比强度、耐腐蚀性好、高低温特性好、生物相容性好、具有形状记忆特性等优点,在航空航天、海洋开发、化工、冶金、生物技术、汽车工程、食品、轻工等工业技术领域的装备制造中有重要用途。编入了有“21世纪绿色材料”之称的镁及镁合金,该种材料在轻量性、比强度、导热性、减振性、储能性、切削性、尺寸稳定性以及可回收性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点。编入了GB/T 20878—2007不锈钢和耐热钢牌号及化学成分,该标准是一个全新标准,它规定了143个牌号的化学成分及部分牌号的物理性能参数与国内外标准牌号的对照,在各种手册中未见编入。

在新元件、新产品方面,在减速器和变速器篇中,增加了平面二次包络蜗杆减速器(GB/T 16444—2008)、新型的锥盘环盘式无级变速器、XZW型行星锥轮无级变速器,在大型工具书中首次编入了用于高档轿车的新型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以及其他相关的设计资料。

流体传动与控制卷在内容和产品方面作了大幅度的更新,编入了液压气动领域中的最新开发的各类元器件,为流体传动与控制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撑。为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需要,分别引入了国内主流品牌(含台湾知名品牌HP)以及国际知名品牌的产品,如液压传动中的德国(Rexroth)、美国(Vickers)、日本(Yuken)、意大利(Atos)等品牌产品;液压控制系统中的德国(Fosto)、美国(Moog、Vickers、Dowry)等品牌产品;气压传动中的德国(Fosto)、日本(SMC)等品牌产品。

编入了最新出现的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液压元件——螺纹插装阀系列产品,增加了液压伺服油缸等相关新产品,大幅度增加了最新出现的适应性强的各类液压辅件。增加了以气流引射原理制造的真空发生器等气动系统常用的真空元器件。

四、在机电一体化设计与控制技术方面

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已经成为当前装备制造业的主流和发展趋向,机电一体化是现代机械和技术的重要典型特征之一,为适应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本版手册对该方面的内容作了重新编排和大量充实,专辟一卷为机电一体化及控制技术等内容进行较系统和全面的叙述。

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及设计篇中,以典型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五大组成部分的技术要点作主线进行编写,并以产品设计为背景组织内容,并编入了多个综合性设计实例。

机器人是机电一体化特征最为显著的现代机械系统,从实用性的角度介绍了工业机器人技术中的本体、驱动、控制、传感等共性技术,结合喷涂、搬运、电焊、冲压、压铸等工艺,介绍了机器人的典型应用。另外对视觉机器人、智能机器人等作了实用性的介绍。

微机电系统(MEMS)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微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及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相交叉的一种新技术,它不仅是机械学科发展的前沿方向之一,也逐渐形成了产业。顺应高新技术发展潮流,设专篇撰写微机电系统,这在大型工具书中尚属首次。本篇重点编入了MEMS制造技术和设计技术。

激光加工目前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重要先进制造技术。手册以激光加工技术的最新成果为素材,编写了各种激光加工的原理、工艺及其应用,其中包括在打孔、切割、焊接、淬火、熔覆与合金化中的应用和激光加工中的安全防护等。

同时,对机电系统控制、数控技术、机械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和电动机、电器与常用传感器等内容,简化原理、突出应用、扩充实例、引用最新成果作了编写。

五、在凝炼和推广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方面

针对现代机械产品设计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存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问题,本版手册以现代机械产品设计的总目标和建立其设计方法新体系为主旨,从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的角度,对产品的设计理论与方法作了系统总结和介绍。本版手册按新的分类共编入了21种现代设计方法,可以说是集现代设计方法之大全。

在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综述篇中,介绍了机械及机械制造技术发展总趋势,国际上有影响的主要设计理论与方法,产品研究和开发的一般过程和关键问题,现代设计理论的发展和根据不同的设计目标对设计理论与方法的选用。首次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产品设计理论与方法做了分类,克服了目前对产品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叙述缺乏系统性的不足。

创新设计是现代机电产品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技术和方法。该篇在概要介绍创新设计的基本理论、创新思维、创新技法的基础上,基于国际上著名的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就情景分析、理想设计、创新设计中的技术进化和技术预测、冲突以及冲突解决原理、物质一场模型方法等介绍了创新设计的系统化方法。介绍了29种创新思维方法,30种创新技术,40条发明创造原理,并通过大量应用实例开拓创新设计思路。

绿色设计是实现低资源消耗、低环境影响、低碳经济的重要技术手段。该篇系统地论述绿色设计的概念、理论、方法及其关键技术。结合编者多年的研究实践,并参考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及其最新研究成果,通过介绍绿色设计的概念、材料选择、拆卸回收产品设计、包装设计、节能设计和绿色设计体系及评价方法,对绿色设计进行系统、简明的论述,并给出了绿色设计在上述几个方面的典型案例。这是在工具书中首次全面和系统地论述绿色设计,为推动工程绿色设计的普遍实施具有指引作用。

本版手册对机械系统的振动设计及噪声控制、机械结构有限元设计、疲劳强度设计、可靠性设计、优化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比较成熟的现代设计方法和技术,本着简明化、实用化的原则,做了全面修订和充实,吸收了最新研究成果,增加了系列应用实例。例如,机械系统的振动设计及噪声控制中,增加了非线性系统中的等效线性化和多尺度法;机械可靠性设计篇编入了机构运动可靠性设计理论和方法、可靠性灵敏度分析方法等最新成果;在机械优化设计篇中,增加了模糊优化设计等新内容。

另外,对机械系统概念设计、虚拟设计、智能设计、并行设计与协同设计、反求设计、快速反应设计、公理设计和质量功能展开(QFD)设计、和谐设计等设计领域的前沿方法分别作了实用化介绍,以进一步拓展设计思路。

在本版手册最后一篇,系统介绍了现代机电产品的综合设计方法。该方法是一种基于系统工程的产品深层次的综合设计理论和方法。它以产品功能设计、性能设计和产品质量检验和评估为基本目标,将产品设计过程分为准备阶段、规划阶段、实施阶段和设计质量检验阶段等四个阶段,以准备阶段的3I调研、规划阶段的7D规划、实施阶段的深层次1+3+X综合设计和设计质量检验阶段的3A检验为基本要点构成综合设计法的完整技术体系。本版手册首次对该设计法作了系统论述,并给出了大型综合应用实例。

在本版手册编写中,为便于协调,提高质量,加快编写进度,编审人员以东北大学的教师为主,并组织邀请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上海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苏州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沈阳理工大学、重庆理工大学、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精密机械及物理研究所、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沈阳液压件制造有限公司、大连液力传动机械厂、天津工程机械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

在本手册第5版出版之际,向著名机械学家、本手册创始人、历次版本的主编徐灏教授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历次版本副主编邱宣怀教授、蔡春源教授、严隽琪教授、林忠钦教授、余俊教授、汪恺总工程师、周士昌教授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参加本手册历次版本的编写单位和人员表示衷心感谢,向在手册编写、出版过程中给予大力支持的单位和社会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特别感谢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郑州机械研究所、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北方重工集团沈阳重型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沈阳矿山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及国家标准馆沈阳分馆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由于水平有限,手册难免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殷切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分享:

qq好友分享 QQ空间分享 新浪微博分享 微信分享 更多分享方式

上一篇:<上一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

(c)2024 www.diy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 联系我们 | 豫ICP备20220075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