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站导航

成语大全

作文大全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历问答

现代文学常识,从古到现代文学常识

来源: 时间:2024-04-13 00:00:00

近现代文学常识

1.现代诗歌文学常识

阅读。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的阅读决定着他的写作。写作的前提,或者说背景,大体可分为阅读和经历,而阅读必然大于经历,因为经历有限,而阅读无限。

作为一个诗写者,必须大量阅读与诗有关以及与诗无关的书籍。最起码也要读诗。

这并非虚妄之说。因为我发现好多年轻的诗写者只知自己写自己的,而从不阅读他人的作品。

写什么不阅读什么,如同卖什么不吆喝什么,往往事倍而功半。前人留下来的以及当下一些优秀诗家的作品,可能蕴藏着诗写的全部秘密,这些间接经验可以让你避免一些常识性的错误,少走一些弯路,从而大大缩短诗写的成熟期。

一个成熟的写作者,应当是阅读大于他的写作,思考大于他的表达。厚积而薄发。

写作拼到底拼的是你的文化底蕴。懂与不懂之说,历来是困挠诗界的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而且至今似乎并未得到有效解决,虽然叙事性的引入为诗歌的解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我不担心“读不懂”,因为诗歌文本在语言、结构、诗意呈现方式等方面较之其它文学样式的特殊性,决定了阅读诗歌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同时也要有一定的阅读技巧。臧棣说:“现代诗歌在探索意义或真理的显现的时候,它最基本的方式不是要展现一个完美的结论,而是如保罗·克利所说的,现代诗歌也想把诗歌的思维过程也放进一首诗最终的审美形态。”

因此,阅读现代诗歌,就不能像阅读古典诗词那样,“仅仅从诗歌的效果上去阅读它,批评它,阐释它”,必须随着“诗歌的思维过程”的推进而进入。更不能苛求一字一句的解读,要从语言、结构、诗意呈现方式等整体上去把握。

确切点说是“体会”——“它是读者在面对一部文学作品时忘我的浸入,是不带意思预设和解释企图的浸没,‘体会’即浸没、交融、重合。”(余怒《体会与呈现:阅读与写作的方法论》)也有读者不断生发“诗歌就不能雅俗共赏吗”的困惑和疑问。

对此,我要说:“诗歌是用来雅俗共赏的吗?”任何艺术都有一定层次的读者群。《红楼梦》雅俗共赏吗?有不少大学生对其前五章的含义都不知其所以然。

毛老头子还说过不读五遍就没有发言权。《高山流水》雅俗共赏吗?对于一个乐盲或民族乐器和民乐知识缺乏的人而言,恐怕也如听弹棉花声。

杨丽萍的舞蹈雅俗共赏吗?就连一些圈内人士也只能赏析个大概。显然,你无法要求一个正在泥土道上猫腰拾粪的农民和焊接车间几个挥汗如雨的工人,去理解和欣赏你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需要说明的是,这跟菲薄一方则抬高另一方无关,也含有“术业有专攻”之意。诗歌只能在一定层次的群体中发生和发展。

那种希图诗歌的大众化和普及的想法及做法,不是出于无知,便是一种虚妄的冲动。大众的,只能是流行歌曲。

普及的,也只有仅供中学生毕业留言的汪诗,而非真正意义的诗歌。设想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国家,人人都在读诗,即使有几千万在读,那种情形和场面,也是生孩子不叫生孩子,叫下(吓)人。

理想的诗歌阅读,必须具备一定的诗歌知识,了解掌握诗歌发生、发展的历史以及诗歌内在的全部秘密。这好比车前子所说的欣赏苏州园林,“修养是必不可少的。”

“没有一点传统文化的准备,不熟悉一点古典诗词,不了解一点造园时期的画风书风,尽管也可以欣赏,但总有些不得要领。”(《秋天的故事》)作者/东篱 2003-8-29记忆。

常读一些诗人的访谈。问:“最近几年的中国诗歌,您对哪一首(或哪几首)印象最深?”答:“似乎没有什么印象。”

或“印象深的不多。”有人于此便断言中国新诗不行,最起码也有问题、大问题。

似乎印象深浅也成了衡量诗歌的一个标准。可诗歌从来不是用来印象(深)或者说记忆的。

当你写诗的时候,你脑子里只想如何把诗写好。恐怕没有一个人,一边写诗,一边在思考如何让读者记住这首诗。

这正如爱尔兰诗人谢默斯·希尼(Seamus Heaney)所言:“当我写一首诗,我的眼睛不是落在读者身上,而是在这里(自己)。”当然,让人记住自己的作品并不是一件什么坏事,甚至可以说是好事。

但问题的关键是,作品的好坏并不总与读者的记忆成正比。比如至今仍在一些语文教师、中学生和初学诗写者口头挂着的汪诗、席诗、徐诗。

在快餐文化的时代,更容易让人记住的肯定不是诗歌,而是一些通俗易懂的流行歌曲、广告词以及黄段子。因为诗歌从来不是也永远不会是快餐文化。

听说布罗茨基七十年代初来到美国的时候,曾要求哈佛的本科生读诗背诗,给美国的文学教育留下了很好的传统,也无疑影响了美国诗歌事业的传播和发展。希尼说布罗茨基“所做的,是坚持记忆的重要性。”

根据记忆的无意和有意分类情况,对现代诗歌应当采取的是有意记忆,也就是强化记忆,即像布罗茨基要求哈佛学生一样的去背诵。因此说,喜欢一个人的诗或某某作品,不妨多读、反复地读,这样自然会印象深刻。

有没有耐心、沉静下来读诗,也是对一个诗人对诗歌的态度和诗人真假身份的检验。当下诗歌区别于古典诗词和二、三年代的诗歌而不易让人记忆的内在因素主要有两点,一个是诗歌外在韵律的缺乏,一个是“叙事性”这一诗歌策略的大量涌入。

而影响诗。

2.关于中国近代的一些文学常识

[语文]高中文学常识--近代中国分类:※※※文学常识 1鲁迅本名周树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文化思想的先驱。

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南腔北调集》、《华盖集》、《且介亭杂文》等,《狂人日记》是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2郭沫若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古文字学家。著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等。

3茅盾字雁冰,本名沈德鸿。无产阶级文化战士,杰出的现代作家。

著有长篇小说《子夜》、《腐蚀》,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等。 4老舍舒庆春,字舍予,曾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猫城记》《牛天赐传》《四世同堂》等,剧本《龙须沟》《茶馆》等。

5朱自清著有散文《春》、《荷塘月色》、《绿》、《威尼斯》等。 6冰心本名:谢婉莹,著有诗集《春水》《繁星》。

儿童文学作品集《小桔灯》、《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 7丁玲原名蒋冰之(女)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荣获斯大林文学奖。

8周立波长篇小说《暴风骤雨》(荣获斯大林文学奖)、《山乡巨变》等。 9赵树理《李有才板话》、《小二黑结婚》、《三里湾》等。

0李季著有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 11贺敬之著有诗歌《放歌集》、《回延安》,歌剧《白毛女》(和丁毅共同执笔)等。

12曹禹原名万家宝,著有话剧《雷雨》、《日出》、《明朗的天》、《王昭君》等。 13夏衍原名沈端先,著有剧本《上海屋檐下》、报告文学《包身工》等。

你可以通过这个链接引用该篇文章:/tb.b?diaryId=14628375。

3.中国现代文学都有哪些著名人物和中国现代文学的知识

楼上的定义不正确,中国现代文学只有30年的时间,一般是从五四运动开始到新中国成立结束。

新中国成立以后至今,在文学上统称为"中国当代文学史".请相信我,我是中文系的学生。另外,中国现代文学的具体内容如果楼主有兴趣的话,可以看一下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编写的,写的比一般的同类书要好很多,现在好多学校把它用做教材了都。

简单说一下比较重要的人物:鲁迅,老舍,巴金,茅盾,冰心,钱钟书,夏衍,艾青,曹禺,萧红,林语堂,张爱玲等等。至于中国现代文学的知识就有很多了,还是自己找一找这方面的书看一下吧.例如左翼文学,创造社,孤岛文学等.。

4.当代文学史常识有哪些

1、先秦文学先秦文学有两源,现实主义和浪漫。

《诗经》分为风雅颂,反映现实300篇①手法牢记赋比兴,名篇《硕鼠》与《伐檀》。浪漫主义是《楚辞》,《离骚》作者为屈原。

先秦散文有两派,“诸子”、史书要记全。儒墨道法属诸子,各有著作传世间;儒家《论语》和《孟子》,墨家《墨子》见一斑;道家《老子》和《庄子》,法家韩非著名篇。

历史散文有两体,分为“国别”和“编年”前者《国语》《战国策》,后者《春秋》与《左传》。 2、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成就比较高;“乐府双璧”②人称赞,建安文学推“三曹”③;田园鼻祖是陶潜,“采菊”遗风见节操。

《史记》首开纪传体,号称“无韵之离骚”;班固承续司马意④,《汉书》断代创新招;贾谊雄文《过秦论》,气势酣畅冲云霄;“出师”二表名后世,《桃花源记》乐逍遥。辞赋盛行多空洞,张衡《二京》似惊涛。

文学批评也兴起,《文心雕龙》真高超。骈文追求形式美,小说初起尚粗糙。

3、唐代文学唐代鼎盛累如山,“初唐四杰”不平凡;王杨卢骆创格律,律诗、绝句要记全。浪漫诗人推李白,一路高歌《蜀道难》。

现实主义有杜甫,“三吏”、“三别”不一般。乐天倡导新乐府,“琵琶”、“长恨”留名篇。

田园诗派有王孟,高、岑诗歌唱边塞。中唐李贺多奇丽,贾岛“推敲”传世间。

晚唐崛起“小李杜”⑤;此后衰败如尘烟。韩柳古文创新体,《阿房宫赋》唱千年。

唐代传奇已成熟,代表作推《柳毅传》。 4、宋代文学宋代文学词泱泱,分成婉约与豪放。

柳永秦观李清照,风花雪月多感伤。苏轼首开豪放派,“大江东去”气昂昂;爱国诗人辛弃疾,“金戈铁马”势高扬。

三苏、王曾、欧阳修,继承韩柳写文章;范公作品虽不多,《岳阳楼记》放光芒。南宋诗人陆放翁,《示儿》犹念复家邦;人生自古谁无死?后世感怀文天祥。

编年通史第一部,《资治通鉴》司马光。《梦溪笔谈》小百科,作者沈括美名扬。

5、元明清文学元代散曲分两种,小令、套数各不同。杂剧代表四大家,成就首推关汉卿;窦娥悲剧传千古,人物形象最鲜明;其余三家郑马白⑥,还有《西厢》留美名。

明清戏剧精品多,《桃花扇》及《牡丹亭》长篇都是章回体,“四大名著”是高峰。《儒林外史》不能忘,《聊斋志异》多流行尚有短篇拟话体,编订“三言”冯梦龙。

方苞开创姚鼐继,散文流派叫桐城。清末大家龚自珍,《己亥杂诗》劝天公。

注:①《诗经》共305篇,“三百”之说是取其整数。②指《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③指曹操及曹丕、曹植。

④即司马迁⑤指李商隐和杜牧。⑥指郑光祖、马致远、白朴。

外国文学常识 1.英国: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雷特》、《麦克白》、《奥赛罗》、《李尔王》);夏洛蒂·勃朗特《简·爱》;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哈代《德伯家的苔丝》;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老古玩店》;笛福《鲁滨逊漂流记》;雪莱《西风颂》拜伦《唐璜》 2.法国:莫里哀《伪君子》、《悭吝人》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贝姨》、《邦斯舅舅》等(90多部小说合称“人间喜剧”);司汤达《红与黑》;福楼拜《包法利夫人》;左拉《小酒店》;莫泊桑《羊脂球》、《项链》、《漂亮朋友》;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的世界》、《九三年》;大仲马《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小仲马《茶花女》;都德《最后一课》、《柏林之围》;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 3.俄国及前苏联:普希金《自由颂》《致恰达耶夫》、《叶甫盖尼·奥涅金》;莱蒙托夫《当代英雄》;屠格涅夫《猎人笔记》、《罗亭》、《贵族之家》、《前夜》;陀斯妥耶夫斯基《被欺凌与侮辱的》、《罪与罚》、《***》、《白夜》;赫尔岑《谁之罪》;冈察洛夫《奥勃洛莫夫》;奥斯特洛夫斯基《大雷雨》;契诃夫《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第六病室》、《樱桃园》(剧本);果戈理《死魂灵》、《钦差大臣》(剧本);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阿·托尔斯泰“苦难的历程”三部曲(《两姐妹》、《一九一八》、《阴暗的早晨》);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绥拉菲莫维奇《铁流》;富尔曼诺夫《日日夜夜》;法捷耶夫《毁灭》、《青年近卫军》;马卡连柯《教育诗》;马雅可夫斯基和《列宁》(诗)。

4.德国:歌德《浮士德》(诗剧)、《少年维特之烦恼》;席勒《阴谋与爱情》;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诗)、《西里西亚织工之歌》(诗);格林《灰姑娘》(童话)。 5.美国:惠特曼《草叶集》》(诗集);欧·亨利《警察和赞美诗》、《最后一片叶子》、《麦棋的礼物》;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杰克·伦敦《马丁·伊登》;海明威《老人与海》。

6.其他各国;挪威易卜生《玩偶之家》(剧本。

5.关于中国近代的一些文学常识

[语文]高中文学常识--近代中国分类:※※※文学常识

1鲁迅

本名周树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文化思想的先驱。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南腔北调集》、《华盖集》、《且介亭杂文》等,《狂人日记》是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2郭沫若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古文字学家。著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等。

3茅盾

字雁冰,本名沈德鸿。无产阶级文化战士,杰出的现代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子夜》、《腐蚀》,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等。

4老舍

舒庆春,字舍予,曾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猫城记》《牛天赐传》《四世同堂》等,剧本《龙须沟》《茶馆》等。

5朱自清

著有散文《春》、《荷塘月色》、《绿》、《威尼斯》等。

6冰心

本名:谢婉莹,著有诗集《春水》《繁星》。儿童文学作品集《小桔灯》、《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

7丁玲

原名蒋冰之(女)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荣获斯大林文学奖。

8周立波

长篇小说《暴风骤雨》(荣获斯大林文学奖)、《山乡巨变》等。

9赵树理

《李有才板话》、《小二黑结婚》、《三里湾》等。

0李季

著有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

11贺敬之

著有诗歌《放歌集》、《回延安》,歌剧《白毛女》(和丁毅共同执笔)等。

12曹禹

原名万家宝,著有话剧《雷雨》、《日出》、《明朗的天》、《王昭君》等。

13夏衍

原名沈端先,著有剧本《上海屋檐下》、报告文学《包身工》等。

你可以通过这个链接引用该篇文章:/tb.b?diaryId=14628375

文学常识包括什么

文学常识顾名思义就是指关于文学方面的一些常识。

文学常识的范围

1.作家作品。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溢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

2.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

3.文体知识与类别。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

4.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

小说中的文学常识

1.小说文学常识

小说只要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小说的本质是以时间为序列、以某一人物或几个人物为主线的,非常详细地、全面地反映社会生活中各种角色的价值关系(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和文化关系)的产生、发展与消亡过程。非常细致地、综合地展示各种价值关系的相互作用。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实例更加集中,更加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在小说的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环境气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扩展资料:

小说的奠基历经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八百多年的积累和沉淀,当历史进入唐代小说才正式形成。追溯八百多年的奠基,主要在四个方面:

一是寓言故事。如《孟子》、《庄子》、《韩非子》、《战国策》,等书中都有不少人物性格鲜明的寓言故事,它们已经带有小说的意味。

二是史传。如《左传》、《战国策》、《史记》、《三国志》,描写人物性格,叙述故事情节,或为小说提供了素材,或为小说积累了叙事的经验。

三是文人笔记。这一点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尤为明显,文人笔记大都记载一些轶事、掌故、素材。

四是民间娱乐消闲。各朝代都有茶馆饭店常驻的说话人、说书人,以话本为基础,每天把故事小小的说一段(小说),以吸引客人每天回来听书,希望保证生意兴隆。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小说

2.小说文学常识有哪些

情节、人物、环境是构成小说的三大要素。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人物是小说的核心,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场所和性格赖以形成的重要因素,环境创造人物,人物也创造环境。

小说是文学中表现力最强的一种体裁。凡生活中存在而语言又能加以表现的,小说都有能力加以描写,写人、状物、拟声、描绘人的感受、幻觉、梦境以至于潜意识心理状态等等,无所不能。这就有可能把存在于广阔时空中的历史画面和人物内心深处的精神世界,色彩鲜明、惟妙惟肖地在一定篇幅里刻画出来。同时作者还可以转换叙事视角,变化叙事人称,又可以利用旁白、议论和抒情,使小说的艺术表现获得哲理的和诗的光辉,增强思想力度和艺术魅力。

3.小说文学常识有哪些

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

司马相如 16.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17.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18.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9.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20.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 21.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22.三代:夏商周 23.《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24.三王:夏禹商汤周公 25.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26.三教:儒释道 27.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清明,太师太傅太保 28.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29.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30.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 31.岁寒三友:松竹梅 32.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 33.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 35.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 3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 37.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38.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39.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0.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 41.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42.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43.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 45.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6.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49.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50.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51.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52.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53.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4.文学常识包括哪些

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酒圣杜康,即少康。传说为酒的发明者。

文圣孔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史圣司马迁,字子长,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的作者。

诗圣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著有《杜工部集》。

医圣张仲景,东汉著名的医学家,所著的《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两书,对我国医学发展影响很大。

武圣关羽,字云长,东汉末期蜀国大将,重义气,精武艺,后人称其为“关圣”、“关帝”。

书圣王羲之,字逸少,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

草圣张旭,唐朝书法家,擅长草书,对旧隶的草体造诣很深。

画圣吴道子,唐朝著名画家。擅长人物画,有“吴带当风”之美誉。

茶圣陆羽,唐朝人,以嗜茶著名,著有《茶经》三卷。

5.关于小说的文学常识有哪六点

小说是文学体裁四分法中的一大样式。

它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普遍的代表性。

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绍,可以是具体的描写,可以写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可以人物的行动对话,也可以适当插入作者的议论;既可以正面起笔,也可以侧面烘托。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

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时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

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不少的作用。简单地说,小说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虚构性”,是小说的本质。.。

6.关于小说的文学常识,急,谢谢

情节、人物、环境是构成小说的三大要素。

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人物是小说的核心,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场所和性格赖以形成的重要因素,环境创造人物,人物也创造环境。

小说是文学中表现力最强的一种体裁。凡生活中存在而语言又能加以表现的,小说都有能力加以描写,写人、状物、拟声、描绘人的感受、幻觉、梦境以至于潜意识心理状态等等,无所不能。

这就有可能把存在于广阔时空中的历史画面和人物内心深处的精神世界,色彩鲜明、惟妙惟肖地在一定篇幅里刻画出来。同时作者还可以转换叙事视角,变化叙事人称,又可以利用旁白、议论和抒情,使小说的艺术表现获得哲理的和诗的光辉,增强思想力度和艺术魅力。

7.关于小说的基本常识

天马行空,胡编乱造。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能够做到以上四点便足可以写出吸引人气的小说了。至于所谓的文学常识,那不过是一根束缚思维的锁链,建议LZ如果真想发展文学的道路,还是不刻意去研究的好。

至于以上四点要如何运用,我就没办法跟你讲了。这种东西算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能够悟成什么样那就是个人天赋的问题了。

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嘛,一百个人读《哈姆雷特》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同样,一百个人写小说,也就有一百个鲁迅、托尔斯泰。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你

8.文学常识大全

文学常识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2.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3.第一部词典是:尔雅4.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5.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1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13.第一部断代史:汉书14.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15.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

司马相如16.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

17.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18.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19.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20.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21.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22.三代:夏商周23.《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24.三王:夏禹商汤周公25.三山:蓬莱方丈瀛洲26.三教:儒释道27.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清明,太师太傅太保28.三曹:曹操曹丕曹植29.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30.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31.岁寒三友:松竹梅32.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33.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34.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35.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3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37.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38.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39.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40.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41.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42.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43.第一部国别史:国语44.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45.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46.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47.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48.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49.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50.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51.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52.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53.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54.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文学常识大全(2)1.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2.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3.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4.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5.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6.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7.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8.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其作品是;龙须沟9.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墨10.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11.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以王维,孟在为代表的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12.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

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13.“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14.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我国的鲁迅15.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16.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17.三从四德中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品德辞令仪态女工18.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

夏至节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节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19.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群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20.三姑六婆: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媒婆师婆(巫婆)牙婆虔婆药婆接生婆21.三皇五帝:三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黄帝颛琐帝喾尧舜22.三教九流:三教:儒道释九流:儒家道家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23.三山五岳:东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24.三性:祭祀用的牛羊猪(太牢)(无牛为少牢)25.三一律:欧洲古典广义戏剧理论家所制定的戏剧创作原则,就是地点一致,时间一致,情节一致。26.佛教三昧:止息杂虑,心专注于一境。

(修行方法之一)27.佛教三藏:总说根本教义为经,述说戒律为律,阐发教义为论(通晓三藏的叫三藏法师)28.三省六部: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六部:吏户礼兵刑工29.三苏:苏洵苏轼苏辙三军:上中下/左中右/海陆空30.三吴:吴郡吴兴会稽(丹阳)三国:魏蜀吴31.三秦:雍王(西)塞王(东)瞿王(陕西北)32.三楚:港陵-南楚吴-东楚彭城-西楚33.三原色:红绿蓝。

现代诗歌文学常识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分享:

qq好友分享 QQ空间分享 新浪微博分享 微信分享 更多分享方式

上一篇:<上一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

(c)2024 www.diy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 联系我们 | 豫ICP备20220075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