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环境生态保护规范性原则;
(二)环境生态保护大众化原则;
(三)环境生态保护强制性原则。
套餐班课程 紧扣大纲全面讲解,超值优惠套餐
整专业3年免费学 自考365网校助你选择一条最快的道路
16.学前教育科学研究:采用科学的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前教育阶段的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中的事实,进行了解,收集,整理,和分析,从而发现和认识教育现象的本质和客观规律的过程。
17.观察法:研究者在自然条件下,直接用自己的眼睛,耳朵等各种感觉器官去感知和观察研究对象的方法。
18.活动取
6.教育期待:是教师对学生发展的热切盼望,是教师职业情感中的重要部分。
7.教育预见能力:教育活动开始以前对教育对象的身心状况、教育内容的适合性,各种影响因素的干扰可能性及教育效果的估计能力。
8.教育传导能力:是教师将处理过的信息向学生输出使其作用于学生身心的本领。
9.教育过程的控制:指教
26.发展研究法:是考察和了解教育对象或现象的某一特征如何随时间延续(或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的调查研究类型。
27.抽样调查:是指从符合课题要求的全部对象即总体中抽取部分组成样本,仅仅对样本进行调查,将调查的结果作为总体的概括。
28.所谓变量是指性质上、数量上可以变化、操纵和观测的各种因素、现象
康德尔:康德尔是美国著名比较教育学家,他的著名代表作为《比较教育》。康德尔认为,比较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发现教育问题,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在特定背景中的解决方法,以及发展教育的原理或原则”,并进一步指出比较教育的目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在方法论上,他秉承萨德勒“校外事物的影响比校内的更重要”的历
1.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系统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及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2.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3.教育目的:指就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4.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
21.问卷:是指研究者将所要研究的问题表格的形式,邮寄或分发给有关人员填写,从而收集资料的调查手段。
22.测查或测量、测验是以数量化形式表明研究对象的特征或水平的研究过程。
23.评价:是指研究者根据调查对象所具有的特征,确定调查的项目和标准,调查时按照标准逐项作出判断。
24.现状研究法:即研
世界体系理论:该理论的提出是对比较教育研究中以民族国家为基本研究单位的学术传统的挑战。该理论认为:①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受到外部世界的影响比来自该国内部的影响更大,因此,比较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研究和分析这些国与国之间的外部关系。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资本与劳动力市场呈现一体化特征,决定了我
1.前人关于心理现象的哲学观点和具体见解;
2.前人对心理学科研究的重要发现与重大成就;
3.前人对心理学理论的各种争论;
4.关于心理学与基础学科、临近学科在发展上的联系;
5.关于各国心理学在发展上的相互影响与各自的传统特点。
套餐班课程 紧扣大纲全面讲解,超值优惠套餐
整专业3年免费
16.显性课程:指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正式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科学,以及有目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
17.教学策略: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
18.素质教育:指教育着以符合规律的教育措施,对新一代素质,按照现代化需要实现开发、完善和提高的过程。
19.人格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