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末元初四大家:张炎、王沂孙、周密和蒋捷,都是由南宋入元代的词人。张炎、王沂孙、周密均为南宋中后期清雅词派的作家,蒋捷词虽较少束缚,有自然之趣,且时有豪放,风格多样,但在炼字、求声律及追求隽婉方面,仍不脱姜夔、吴文英的影响。由于他们词风有相近之处,又都是宋末元初词坛上的佼佼者,故清人称他们为“宋
话本小说:是经过文人编篡整理的小说话本。所谓“话本”,就是“说话人”说话所依据的底本,原只是师徒相传的“说话”的书面记录,是口头文学,所以是口语体,口气也是针对听众的。但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小说话本,已是经过下层文人加工、可供阅读的话本小说了。
若您在自考学习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欢迎进入论坛讨论
科学小说:是清末“新小说”的又一重要类型。鲁迅指出科学小说可以“掇取学理,去庄而谐,使读者触目会心,不劳思索,则必能于不知不觉间,获一斑之智识,破遗传之迷信,改良思想,补助文明。”并指导出科学小说创作的基本要则:“默揣世界将来之进步,独抒奇想,托之说部。经以科学,纬以科学,纬以人情。离合悲欢,谈
辛派词人:指的是南渡前后词风与辛弃疾相似或相近的作家。既包括早于辛弃疾的南渡初期作家张元、颖孝祥等,也包括和辛弃疾同时或后于辛弃疾在作词方面追步辛弃疾的作家陈亮、刘过等人。他们都以浓郁有爱国激情和慷慨悲壮的词风,共同促成了苏、辛词派的形成,成为词史上一笔富贵的精神财富,为宋词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
拟话本:明代后期,随着长篇通俗小说的繁荣,话本小说也发生了重要变化:由过去供艺人讲述的底本变而为社会上普通读者的案头读物,出现了大批以阅读为编写和出版目的的短篇小说。这种在体制上与宋元话本大致相同、具雅俗共赏性质的白话短篇小说,即是“拟话本”,或称“拟宋市人小说”。
若您在自考学习过程中有任
遗民诗人:清初诗坛,有一批由明入清的诗人,他们保持自己的民族气节,对时末清初的战乱和民生疾苦铭刻在心,对清统治者在政治上采取不合作态度。拒绝入仕为官。他们用诗歌揭露清兵暴行,颂扬抗清英烈,坚持民族气节,寄托故国哀思,诗风慷慨苍凉、激昂悲壮。这一类诗人被称为遗民诗人,其代表人物为顾炎武、吴嘉纪和屈
明代传奇:是指在宋元南戏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戏剧形式。它将南戏这种质朴的民间戏剧形式进行了雅化,体制上更加宏伟,艺术上也趋于精美,不但兼用南曲和北曲,而且用宫调来区分曲牌。由于它在体制上吸收而又超越了南戏和杂剧,使其规模宏大,形式上更加活泼,更适合文人施展才华、抒写情志,也更为民众所喜闻乐见,故其发
永嘉四灵:指的是南宋后期永嘉的四位诗人,即徐玑,号灵渊;徐照,安灵晖;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字灵秀。他们都是永嘉人,字号中又都有一个“灵”字,诗风又极为相近,故谓之“永嘉四灵”。他们都是由叶适的鼓吹而闻名于世,视为同一诗派,谓之四灵诗派。
若您在自考学习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欢迎进入论坛讨论!
遗民作家:指南宋灭亡后生活在元初的原南宋末年的作家。著名的有汪元量、刘辰翁、郑思肖,以及谢翱、林景熙和谢枋得等。他们由宋入元之后,用诗、词、文不同的文字形式,感怀时事,伤悼故国,抒写兴亡感慨,表现了坚守气节的遗民心态,表达了亡国遗民的悲愤之情。后人称这样一个作家群为遗民作家。
若您在自考学习
南戏:又称南曲戏文。它原是宋代以来南方浙、闽一带用村坊小曲演唱的民间小戏,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大曲、诸宫调、滑稽戏等民间说唱伎艺和宋杂剧表演故事的形成,故开始称“永嘉杂剧”或“温州杂剧”。元灭宋统一中国后,在南北文化交流中,南戏的故事题材和演唱艺术又受到北杂剧的影响,并逐渐成为一种较为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