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 西蒙的行为主义行政学说 一、生平与著述 美国人,大学教授,公职人员,管理顾问,行为主义学派的中坚力量; 研究领域: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 著述丰富: 代表作:《行政行为——行政组织决策过程的研究》; 其它:《管理决策新科学》,《公共行政》,《经济学与行为科学
1)自然科学:是形成体系的关于自然界的知识,它是由一系列概念、假说、原理、定律所构成的知识体系,它的诞生是16~17世纪间的事。 2)复合工具:人类经过长期摸索,发明了用绑扎、粘合等方法,使以不同材料制成的几个部件组成一件工具,这就是“复合工具”,例如使石斧装上木柄,它的效能就好得多。弓和箭是旧石器
第十四章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 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内容:于1938年3月在武昌召开。大会通过《抗战建国纲领》,确定了抗战救国的总方针;决定改变领导体制,实行总裁制,选举蒋介石为国民党总裁,建立起以蒋介石为领导核心;会议还做出召开国民参政会的会议。 国民参政会的组织方式和性质:1938年3月国民党临时全
第三章 秦汉 皇权的内容:1、立法权:皇帝的意志就是最高法律;2、最高司法权:即在司法享有最高审判权,并有大赦权;3、最高军事权:4、行政决策中的最后决断权和对中央、地方官员执行政务的考察权。 丞相权力的内容:1、立法上负责起草或组织草拟法律;2、在司法上有劾案百官及执行诛罚权;3、在军事上可充当
第十二讲 沃尔多综合折衷行政观 一、生平与著述 德怀特·沃尔多,美国著名公共行政学术史学家; 求学:文学学士、政治学硕士、博士; 职业:大学讲师、教授、政府官员,以及对公共行政的学术组织工作; 其行政思想的焦点:对各家行政学思想的看法与评论 二、沃尔多行政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对传统行
第五章 隋唐 隋文帝对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的调整内容:1、确定了三公官不再兼任政府职务的原则;2、确定了三省之间的分权方式。形成尚书省掌行政、中书省掌诏令、门下省掌封驳的决策程序。 唐朝对隋朝制度的进一步调整的内容:1、压抑尚书省的地位,使之变成完全奉行机构,首先将宰相议事之所从尚书都省搬出,致使
第十四讲 新公共行政学 一、新公共行政学的产生背景与基本含义 1、产生背景 新公共行政学的产生是对社会环境变化的一种必然回应:要求回归传统价值,重建规范。 2、1968年密诺布鲁克会议与新公共行政学: ①公共行政学如何将道德价值观念注入行政过程; ②如何能有效地执行政策; ③政府组织机构与其
第十五章 战后南京政府 国民大会的性质和实际作用:国民大会为全国最高权力机关,由依法选出的国民代表组成,代表全国国民行使职权。其职权为:选举和罢免总统、副总统;修入宪法;复议立法院提出的宪法修正案。从表面上看,国民大会是按照孙中山权能(即人民有权、政府有能)分开的思想,将国家权力交还人民,但是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 三公官职务完全荣誉化的必然性:汉武帝实行中外朝制,三公级别和待遇基本不变,出任三公官也被朝野公认为就宰相职,但三公并无实权,地位进一步荣誉化,甚至对具体的行政事务也不再负实际责任,仅对军国大事享有咨询权。从此之后,三公已不再是国家的行政长官,三公府也因此沦为三公个人的秘书机
第十三讲 里格斯的行政生态学说 一、生平与著述 美国当代著名行政学家; 比较行政学与行政生态学创始人; 代表性著作: 《农业社会与工业社会——建立比较行政的类型》; 《行政生态学》,1961年; 《公共行政比较研究趋势》,1962年; 《发展中国家的行政:棱柱型社会的理论》,1965年; 《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