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明理的意思 解释,拼音
来源: 时间:2024-04-07 00:00:00
知书明理:传承千年的文化精髓
知书明理

“知书明理”是一个充满智慧与教诲的成语,它凝聚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文化传统和道德观念。今天,让我们从各个方面来了解和感悟这个成语的深刻内涵。
一、拼音与意思
拼音:zhī shū míng lǐ
意思:指一个人有文化、懂道理,明辨是非。
二、出处
成语“知书明理”出自《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的一句话:“先主曰:‘孤知书,未必能明理;孤明理,未必能知书。’”这句话是刘备自谦之词,表达了自己虽然读书识字,但未必能透彻理解书中的道理;反之,明理的人也未必有很高的文化素养。
三、基本释义
“知书”指的是有文化,读书识字;“明理”则是指懂得道理,能分辨是非。成语“知书明理”强调一个人不仅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明辨是非,为人正直。
四、近义词
学富五车、博学多才、通文达理
五、反义词
不学无术、无知无识、愚昧无知
六、造句
1. 父母从小就教育我们要知书明理,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2. 这位老师知书明理,深受学生们的尊敬和喜爱。
七、翻译
Be learned and reasonable.
八、接龙
理直气壮:形容理由充分,因而说话有气势。
壮志凌云:形容理想远大,气魄雄伟。
云淡风轻:形容天气晴朗,心情舒畅。
轻车熟路:比喻做事熟练,轻松自如。
总结
“知书明理”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成语,它教导我们要追求知识,更要明辨是非。在当今社会,这个成语依然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不要忘记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