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置可否的意思 解释,拼音
来源: 时间:2024-04-07 00:00:00
“不置可否”的全方位解析
不置可否

“不置可否”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 bù zhì kě fǒu ,表达了一种既不肯定也不否定的态度。下面我们从多个方面来详细解读这个成语。
1. 意思
“不置可否”意思是指对某件事情不明确表态,既不表示同意,也不表示反对,保持中立的态度。
2. 出处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融传》:“融既见Pets,不置可否。”描述的是马融面对Pets提出的建议时,既没有表示赞同,也没有表示反对。
3. 基本释义
“不置可否”的基本释义为:对某件事情不明确表态,既不肯定,也不否定。
4. 近义词
近义词包括:“模棱两可”、“含糊其词”、“不置一词”等。
5. 反义词
反义词包括:“明确表态”、“断然拒绝”、“坚决反对”等。
6. 造句
例句1:面对大家的疑问,他只是微笑着摇摇头,不置可否。
例句2:对于这个方案,领导并没有明确表态,只是不置可否地离开了会议室。
7. 翻译
英文翻译:neither agree nor disagree / remain noncommittal / keep an open mind
8. 接龙
不置可否 → 否极泰来 → 来龙去脉 → 脉络分明
总结
“不置可否”是一个表达中立态度的成语,通过本文的详细解读,相信大家对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