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公共政策的持续、终结与周期
第一节公共政策的变动
1、政策均衡指的是所有政策要素、政策关系维持一定的最好情况的状态,政策供给适应政策需求,人们对既定的政策安排和政策结构处于一种满族或满意状态,因而无意也无力改变现行政策。354
2、政策均衡的特征:①政策均衡意味着社会力量对比的势均力
1. 中共七大。1945年。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 1978年5月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全国范围的大讨论。
3.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我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4.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这
第二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单项选择题
1、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2、建国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中“解放
(一)邓小平理论
1.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
2.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邓小平理论逐步展开并形成轮廓。
3.从1987年党的十三大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理论体系。
十三大从十二个方面概括了邓小平理论
三、简答题
1、简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内涵及其关系。
答:我们所说的“解放思想”指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实事求是”的“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指的是要从实际出
6、试述邓小平关于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思想的深刻内涵。
答:(1)要敢于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2)借鉴和吸收时态度要谨慎,注意研究,科学分析,正确认识。
(3)具体做法上,原则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即不能全盘吸收借鉴,也不能全部否定。
7、如何全面
3、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答:邓小平在改革的实践中,在深入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上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这一重大命题所作出的总结性理论概括。
4、简述发展社会主
1、如何理解邓小平关于地区经济梯次推进的战略构想和当前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必要性?
答:(1)邓小平根据我国各地区的特点和条件,运用事物的不平衡发展规律,提出了地区经济梯次推进的战略构想。
(2)这一战略构想的内容是:沿海地区利用有利条件和时机,较快的发展起来。但大原则是共同富裕,发展到
11、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农业经济,试述大力发展农业经济的必要性。
答:(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产品是轻工业的重要原料,重要出口产品;农村又是工业品的主要市场;农业发展又为其他部门提供劳动力。
(2)我国绝大多数人口在农村,农业生产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广大农
第三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2、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最大的实际是: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