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认识论(第一部分实践与认识) 一、实践的定义,特点,基本形式 教材106-108(选) 二、时间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教材109-112 为什么事件是认识的基础(为什么事件对认识起决定作用)(大题)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事件不仅是认识的来源,还是认识发展的动力)(6分) 三、简述直接经验和间
第一章 公共政策学的形成与发展
1、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内容
1)“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政策思想。
2)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
3)“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
4)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
5)“不惠寡而
第九章 政党和政党制度
1、什么是政党
政党是阶级组织,它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所组成,有共同的政治主张,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夺取和巩固政权而联合起来的有组织、有纪律的政治组织。
2、政党的特征
政党的主要特征是:
(1)政党是特殊的政治历史现象
复习要求:熟记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多做、重复做各种练习。
警告:本要点是为同学复习方便而列,并非要点的全部内容,复习时务必理解要点中的全部内容。不能只知是什么,而是要知为什么。
第一部分 绪论
1、哲学:世界观的理论化和系统化,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时间及社会历史条件,旨在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它和一般的哲学及科学的关系。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的含义和
第八章 国家政权与民族问题
1、民族的概念
民族就是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联结起来的人们的稳定的社会共同体。
2、民族问题的根源
解决民族问题,核心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问题。产生民族问题的根源是复杂的:
第一,
第一章 绪论
1、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政治的解释
(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代表人物:我国古代的孔子、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代表人物:凯尔逊
(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利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第十一章 政治发展
1、“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之间的区别:
“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之间的区别:
(1)政治权威的基础或合法性来源。传统国家政治权威来源于血缘关系和君权神授。现代社会国家政治权威来源于政党、议会、选举、革命等。
(2)政治制度化水平。
(3)政治文化。它的发展程度
导论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条件:教材第1—7页。
1、时代条件:时代主题从战争和革命转换为和平与发展(注意记住两个依据);
新技术革命浪潮兴起深刻改变了世界面貌(注意在较量上的变化);
2、社建条件: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照搬了苏联模式);
总结苏联模式的特点和缺陷(备战型
“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程特点 大家要想把这门课复习好,对大家提出的第一个要求是全面复习,这是出题特点决定的。我说说自学考试这门课出题的特点,选择题是覆盖全书,40 个单选题每章出3个,如果选择题占50分就是100分的一半,如果我们的考生只是想押几个大题作为重点通过这门考试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50分的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