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是为了达到特定目的所失去或放弃的资源。成本的经济实质可以概括为: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也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耗费的资金总和。 (一)狭义成本的含义:(领会) (二)广义成本的含义:(领会) 广义成本,是除了狭义成本之外,还包括管理生
1.成本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 2.成本是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经济指标 3.成本是制定商品价格的基础 4.成本是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一)成本会计对象的含义(识记) 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指成本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具体内容。 (二)成本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领会) 成本会计的对象可以概括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生产经营成本和期间费用。
一、成本会计的产生(识记) 成本会计最早起源于英国,后来传入美国及其他国家。 二、成本会计的发展 (一)早期成本会计阶段(1880年-1920年) (二)近期成本会计阶段(1921年-1945年) (三)现代成本会计阶段(1946年以后)
(一)及时、正确地进行成本核算(基础) (二)优化成本决策,确立成本目标 (三)制定目标成本,加强成本控制 (四)制定责任成本制度
成本性态(习性)是指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一)固定成本 (二)变动成本 (三)混合成本 1.半变动成本 2.半固定成本 3.延期变动成本 4.曲线变动成本(一)固定成本(领会) 是指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不随业务量增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二)变动成本(领会) 是指其
(一)正确划分生产经营费用和非生产经营费用的界限(领会) (二)正确划分各会计期间成本费用的界限(识记) (三)正确划分不同成本计算对象之间费用的界限(识记) (四)正确划分产品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界限 (五)正确划分完工产品和未完工产品的界限(一)正确划分生产经营费用和非生产经营费用的
(一)可控制成本 是指成本费用的发生属于某一部门、单位或个人权责范围内,而且能够加以控制的,称为该部门、单位或个人的可控制成本。 (二)不可控制成本 是指成本费用的发生不属于某一部门、单位或个人权责范围内,而且不能够加以控制的,称为该部门、单位或个人的不可控制成本。
(一)外购材料 (二)外购燃料 (三)外购动力 (四)职工薪酬 (五)折旧费 (六)利息支出 (七)税金 (八)其他各项支出
(一)历史成本(实际成本) 是指已经发生的成本。 (二)未来成本(目标成本) 是指在产品生产之前预先测算出的成本。 包括: 1.定额成本 2.计划成本 3.标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