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站导航

热点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业大全

2019年自考《公共政策》考点:7.3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及其纠正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20-02-13 16:06:04

第三节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及其纠正

1、政策执行偏差的含义是指执行者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其行为效果偏离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

2、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形式:

①象征性政策执行(不务实或阳奉阴违)。②附加式政策执行(土政策)。③残缺式政策执行(断章取义,为我所用)。④替代性政策执行(挂羊头,卖狗肉)。⑤观望式政策执行(软拖)。⑥照搬式政策执行(原原本本传达,不折不扣执行。呆板执行)。

3、政策偏差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1)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

(2)主观原因①执行者的认知缺陷。②执行者的利益驱使。③执行者的管理缺陷。④执行准备不充分

(3)客观原因①政策本身的复杂性。②政策质量低劣。③政策环境的变化。④利益集团的压力⑤政策资源不足。⑥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6点。

4、我国政策执行偏差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哪些方面?

环境、体制、文化

(1)转型时期的政策环境

(2)领导体制的缺陷

(3)民主法制意识淡薄

5、政策执行矫正的含义:是指政策主体采取一定的纠正措施,使政策执行回到正确的方向并且消除不良后果的过程。

6、政策执行矫正的对象:政策本身。政策执行组织。政策目标群体。

7、矫正的途径:

①政策修正。②政策增删。政策更新。

8、矫正的方法(综合治理):

①完善管理体制。②提高执行人员素质。③科学诊断问题。④及时跟踪评估。⑤强化监督控制。⑥加强舆论宣传。⑦采取相应强制措施。还有要采取防范和矫正相结合的方法。

相关链接:

2019年自考《公共政策》考点汇总

自考365官方微信号:wx_zikao365 关注有惊喜!

考试机会减少的情况下 如何高效备考

分享:

qq好友分享 QQ空间分享 新浪微博分享 微信分享 更多分享方式

上一篇:<上一篇

下一篇:

(c)2024 www.diy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 联系我们 | 豫ICP备20220075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