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站导航

热点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业大全

2019年自考《公共政策》考点:5.2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20-02-13 16:06:01

第二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提出与分析

1、公共政策问题的提出主体有哪些?

政治领袖;政党组织和利益集团;民意代表;大众传媒;各类政策研究组织;政府部门本身。(选择)

2、公共政策问题的分析(公共政策问题界定)含义:公共政策问题分析指的是对现实与人们利益期望等之间存在的差距,以及由此产生的不满和政策需求等,进行界定性的分析。其目的在于弄清问题的实质和严重性,为政府及有关组织决策议程作准备。

3、7个公共政策问题分析方法:边界分析法;多角度分析法;类别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类比分析法;头脑风暴法;假设分析法。伦理分析法。定义。

4、类别分析时的注意事项:实质的相关性;穷尽性;相互排斥性;一致性;层次分明性。

5、头脑风暴法的实施阶段:组建团体;意见产出;意见评估;意见排序。

6、假设分析法的基本步骤:确定利害关系人;呈现假设;评比假设;汇集假设;综合假设。

7、其他一些名词解释:

流行迷思就是那些足以导致人们对一知半解的事件妄下定论的对一般性事实的曲解以及只得到部分证明的选择性认知。分为:自然的迷思;邪恶的迷思;内在的迷思。

政策诉求就是作为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的公共权力机关以外的社会行为主体提出的要求对某一社会问题采取行动或不采取行动以及采取何种行动的主张。

可能原因:是指一切有可能促成某种问题得以产生的因素。

合理原因:是指以科学的研究或直接的经验为基础所探查出的问题成因。

可行原因:是合理原因中实际起作用的原因。

影响公共政策问题的客观因素主要有:自然灾害;社会变革;体制转型。

影响公共政策问题的主观因素主要有:价值观的更新和人们期望目标的改变。

相关链接:

2019年自考《公共政策》考点汇总

自考365官方微信号:wx_zikao365 关注有惊喜!

考试机会减少的情况下 如何高效备考

分享:

qq好友分享 QQ空间分享 新浪微博分享 微信分享 更多分享方式

上一篇:<上一篇

下一篇:

(c)2024 www.diy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 联系我们 | 豫ICP备2022007582号